阅读文献之后,没有思路这件事并不是少数。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那么,究竟怎么才能“想得开”呢?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
3. 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但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许多新的问题产生。看完一篇文献,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个是最重要的?
4. 本文对自己课题有何启发?
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建立联系。看完一篇文献,一定要与自己做的课题或者将来打算做的东西联系起来,问自己:本文对我的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
5.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决定现在研究什么。只有不断地对未来进行预测,才可以养成预测未来的习惯和提高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6. 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能够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仅是自己科研水平的体现,也可以防止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看完文献之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 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
同一个结果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同于作者的解释。这样的锻炼,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还可以帮助自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增强文章说服力。
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之后,自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还不知足,那就再强迫自己想出几个idea来。为了防止遗漏,一定要随时做笔记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思路哦!
相关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更多的论文技巧,请查看论文畅文章栏目目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