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毕业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论文的材料不可太少,也无须太多。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文才有说服力。材料太少,就会使文章.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淹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疵病。因此,学生初稿写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材料重新评价,加以必要的修改。
修改材料,主要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进行增加、删减或调整。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因而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在修改论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作用;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要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查核校正。即先不考虑观点、结构、语言,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的定律、论断、数据.典型材料、引文出处等进行核对,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论文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第二步是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用于论证的材料以实用、够用为度。对于缺少材料或材料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的,就要增补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新材料,使论据更加充实,使论证变得更充分有力。对材料杂乱、重复,或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则要刪减,以突出观点,不能以材料多而取胜,应以适度为佳。对于陈旧、一般化的材料,则要进行调换,换上更新的、典型的、合适的材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