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的方式、程序,常因检索课题的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因不同的检索人员检索习惯和经验知识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文献检索也存在共性的步骤。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检索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达到最佳的检索效果。
分析学位论文选题,明确检索的目的,确定选题涉及的学科范围、文献类型、需要查找的文献时间和地域范围等,这是文献检索的第一步。通过选题分析,归纳、整理并初步确定检索的标识,如专业名词、主题词、作者姓名等。总之,选题分析是整个检索过程的基础和准备阶段,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等。
根据检索目的和课题内容、要求,以及文献性质,结合检索人员对检索手段的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由于各种检索工具的收录范围、提供的检索途径和功能用途等各不相同,所以就要求检索人员对选择的检索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确定检索途径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已知条件与检索的深度、广度要求,二是选用的检索工具本身能够提供的检索途径。一般而言,应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最易查获所需文献的途径。检索途径确定后,要根据检索课题对于年限、语种、新颖性、检准率、检全率等的要求,考虑选择常规法、追溯法或循环法等相应的检测方法。
在明确检索途径后,即可确定作为检索标识的作者姓名、文献题目、关键词及各种符号,用各种检索算符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可供计算机识别的表达式。一般而言,数据库系统都集成了多种检索方式,典型的有文献类型选择,如论文、标准等,可选择一项或多项;查询范围选择,如作者、标题、文摘、关键词、分类号或全文检索等,可从其中任选一项;查询年限选择,用于选择欲查询文献的出版年份;输入检索词,可以输入与查询主题密切相关的单个词进行检索,也可以通过“and(与)”"or(或)”“not(非)”进行组配,构成比较复杂的逻辑检索式。检索表达式的确定是检索成败与否的最关键环节。
根据检索表达式,实施尝试性检索,并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判断,先浏览题目和文摘,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修改检索策略,加以调整,重新检索。
利用上述途径和方法,可以直接查出所需要的文献,或查找到有关文献的索引,再根据索引指示的地址在文献部分或题录部分查得相应的文献线索,如题目、内容摘要、作者及作者单位、文献出处等。
获取原始文献是文献检索程序的最后一步。首先要对文献出处进行文献类型辨识,缩写要还原原名称,然后再按文献出处的全称查找相应的馆藏目录与收藏单位,再索借或复制原文。用计算机检索时,检索全文型数据库可以直接提供全文或者联机订购原文。
更多论文写作相关的干货,请继续关注论文畅进行了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