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是人类的知识财富,我们在共享知识财富的时候,应当遵循科学规律与道德法则,不能做违背科学与道德的“失范”之事。学术不端就是弄虚作假、坐享其成的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
那么,如何利用文献呢?这是一个学习与研究的科学问题。总体来说,我们要遵循以下逻辑发展线条:搜集—鉴别—阅读—分析—研究—吸收—创写。这个逻辑发展线告诉我们:文献的利用,不能从“搜集”直接跨越的“创写”,一切省略期间的“鉴别”“阅读”“分析”“研究”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造成囫囵吞枣或学术不端的倾向。
(一)馆藏纸质文献利用
馆藏纸质文献是互联网之前最有效的学术研究资料来源之一,实际上,今天,它仍然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阅读对象。每位同学必须阅读本专业经典文献,而且要重点阅读,这是奠定学术基础的文献,也是你以后学术发展的基元。因此,“原典”与“经典”之文献,我们是绕不开的,除非你不想进入“圈内”。馆藏纸质文献的阅读与利用,一般我们的做法是:确定文献—寻找文献—阅读文献—研究文献。“确定”很难,可以在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寻找”可借阅、可购买;“阅读”是精读;“研究”是吸收与发现。
(二)数据库电子文献利用
数据库电子文献很多,使用十分方便,尤其是检索快。但有一个问题,很多电子书或数据库编辑工作不规范,不严谨,错误率较高,因此,我们在利用的时候,务必将引用的部分再与馆藏纸质文献对照,否则会产生许多“诚实的失误”。一般做法是:检前准备一实施检索一检索记录一整理
(三)期刊学术文献利用
期刊学术文献是写作前要准备的,即要分析- -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或找到别人研究的方法或研究到什么地步了,这样好开展自已的研究工作。譬如研究某项事情,要想找到第一手资料,必须穷尽搜罗所有报告以及研究论文。我们一般做法是:确定检索方法一实施分步检索(从大到小)——建立分类文件夹一阅读与研究文献。譬如检索,首先确定检索方法,确立检索范围,首先第一次检索主题词,然后调整检索关键词,并调整检索范围为“内容”,而不是“题目”,这样就加大检索范围,防止丢失。当然你第一次可以直接检索然后建立相应文件夹,第二次放大检索,再建立第二次相应的文件夹,以后以此类推。至于“建立分类文件夹”要根据你论文的需要,可按时间、地点、造型。最后,要对检索到的内容进行阅读与研究。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