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表述错误。
由于对国家方针、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历史等了解不够,在表述中出现一些与事实、政策相违的表述。
如:
(1 )巴列维国王在20世纪60年代的伊朗因为移植西方生产方式而引发的文化冲突,直接导致了XXX的上台。
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作者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这涉及到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评价问题。我国在对待他国国内政治问题时坚持的是“从不干涉”政策。所以在对待这类问题上,应该谨慎表达。
(2)南沙群岛(也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
南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声称对其拥有主权,并将其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我国政府坚决反对。例中应删去括号内的不当注释。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为止,历时八年。
表述错误。首先,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其次,抗日战争的结束时间定为8月15日不妥。因为1945年8月15日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并未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下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时间。1949年12月23日,新中国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 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最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2017年1月教育部就下文《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从2017年春季教材开始,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二是用词错误。
新华社2016年发布《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对“时政社会生活”“政治法规”“民族宗教”“港澳台和领土、主权”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政治用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
在民族、宗教用语中,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如对“回族”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说“杀”;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如“摩梭人”“撒尼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统称我国各民族的,应使用“中华民族”不应使用“炎黄子孙”,因为炎黄子孙仅指汉族;等等。
相关文章推荐:
论文写作 | 这几个措辞,不能乱用
论文畅科研方法系列之十四:论文标题
→更多关于论文选题和开题的干货内容,请继续关注论文畅进行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