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写不好则无法完成具有深度的学术探讨,有些论文甚至以结论代替讨论……这些讨论的写作方式都是论文写作的大忌。想要写好讨论应该这样做:
撰写“讨论”之前的思考:
根据投稿期刊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结构安排,即“结论”和“讨论”是组合还是分开来写,以及是否允许使用小标题。
明确在“讨论”部分应该体现的文章的关键元素,并采取“对比”的写作手法明确突出强调。
首尾呼应,将讨论与前言紧密相连。文章前言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声明的研究目的,要在讨论部分有所体现,即使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
撰写“讨论”的思路:
撰写“讨论”的关键思路,是将研究结果放在大的研究背景中,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以更深入地阐述研究的意义,使其有所启发。深入来讲,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为某一种作用、机制或原理提供相应的证据,或着眼于理论贡献,或着眼于实际应用价值。
该研究结果支持/否定哪些已有的结论和研究;
对比前人研究,该研究在有什么新的发现,提供了哪些解释;
该研究不足之处以及原因;
该研究需要澄清的潜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撰写“讨论”的步骤:
对文章工作中重要的研究结果进行简明重述或者评述。这些结果是否支持文章的原始假设,多大程度上回答了前言里面提出的研究问题,或者实现了文中所陈述的研究目的。
对文章工作的主要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主要的研究假设进行讨论。
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延伸推断,不要忘了引用。
说明文章研究工作的条件范围和局限性,并以此来界定和强调文章研究发现适用的范围。
文章的研究结果的推广,其在一个更大领域的适用性。
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对于将来研究的建议,或者建议如何应用到实际。
撰写“讨论”的技巧:
学术论文“讨论”部分,仅仅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言之有力,而且力度要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引人入胜。因此,作者在撰写“讨论”部分时,要多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包括“数据对比”、“引文对比”、“描述对比”等手法,突出强调作用。
此外,论述或者推断的确定性不高并不一定见得是坏事情,讨论推理的句段的确定性和强度要与研究假设或实验数据的确定性有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训练才能做好的技术活,但同时也是审稿人重点审查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相爱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更多的论文技巧,请查看论文畅文章栏目目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