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是学术研究的开端,选题决定着研究结果的转化速率。研究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研究能否顺利立项,研究结果能否顺利发表。
总的来说,研究选题大致需要遵循七个原则。
(一) 有用性原则
在学术市场中,只有富含一定价值的学术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同其他类型的产品一样,学术产品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社会功用,因此它必须有用。
(二)公共性原则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中告诫后来者:学术研究一定要区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公共性。学术,公器也。也就是说,研究选题最好是众人关注之事,选题越受众人关注,回答得好,则越是能够造福社会。
(三)经验性原则
研究者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个体独特生命体验和领悟的题目,只有具备个体经验的支撑,研究才能做得新颖、深入并有价值,研究也才能够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四)传承性原则
学术研究不是从头来过,而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再积累,不断深化这些研究。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关注的研究视野、遵循的研究范式等传承内容。因此,研究选题的传承性就是指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继承这些积累性成果,一方面是理论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方法的传承。
(五)创新性原则
理论上说,任何选题都有创新的可能性,因此,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外,选题的创新性和传承性是相辅相成的。选题的创新往往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很多优秀的选题往往是“旧酒装新瓶”,或者“新酒装旧瓶”。旧的,仍然有人在用,就说明它仍然具有学术价值。
(六)现实性原则
好的研究选题,往往能够关照现实。尽管选题必须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进入理论层面,但是任何学术选题都必须根植社会现实,能够最终对于现实社会具有有效启发,甚至能够促使社会行动,催生社会政策。
(七)前瞻性原则
研究是滞后的,也是超前的。由于研究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学术传播亦难一蹴而就,因此,选题最好对其研究前景进行预判,选择那些将来有可能成为主流、前沿的选题
总之,如上图所示,选题大致由以上七个基本原则,除了最根本的“有用性原则”,其他六个原则又可以组成相辅相成的三对原则。这些原则都只是抽象的理想类型,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还需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在选题确定后,下一步工作就是撰写开题报告。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用的论文编辑器工具——论文畅,这是一款把开题报告变成“填空题”的神器,可以新建开题报告模版,然后使用编辑器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可以随时插入参考文献和注释,随时查重随时纠错。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关于论文选题和开题的干货内容,请继续关注论文畅进行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