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论文的想法不错,最重却败给逻辑结构上,那可真的是太可惜了。可是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真的不是太好,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够弥补自己的逻辑短板呢?
我们都知道,论文的提纲大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 引言(Introduction)
② 方法(Method)
③ 结果(Result)
④ 讨论 (Discussion)
⑤ 结论(Conclusion)
那么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列一个大致的提纲,知道自己每一段要写什么,这样一篇东西写下来,到哪个位置该交代什么问题,是跟着提纲走的,这样就不会想到什么写什么,心里就有点数了。
接下来就涉及到段落的逻辑问题了。这个其实可以回归我们小时候写论文的经验,那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总分总。
① 总起句:这一段我的观点是什么?
② 段落主体:
分句1 – 提出观点背后的理论,解释理论
分句2 – 提出解释理论的证据,给出数据,例子,实验,等。
分句3 – 提出观点的局限性,提供完善理论的证据,例子等。
分句4 – 提出相反观点和理论依据,为什么我不同意相反观点,举出反例。
③ 总结句:总结你的观点。
写完之后需要检查一下,可以补充一些新的例子和分句,也可以再调整自己的观点。
如果一个段落太长,可以考虑将它缩短,删减一些不重要的分句;如果一个段落太短,可以考虑将它并入其他段落里面。
不用担心这样写出来读起来可能会一板一眼,很有匠气,看起来很笨。
这是短期内让自己把逻辑表达清楚的最简单的方法哦,快点来试试吧!
相关文章推荐:
论文的论证逻辑
逻辑鬼才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结构?
你知道这些面试问题背后的逻辑吗?
→更多关于论文选题和开题的干货内容,请继续关注论文畅进行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