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论文结构可以提高论文写作效率,你知道吗?怎么做才好呢?
掌握结构模式很重要
作为一个科技论文作者,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则,不仅能够加快写作速度,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将不同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读者,连接不同的学科领域,更高效地实现科学整合。毕竟,科技论文的目的不是彰显个性,而是传播知识,切记。
背景—内容—结论
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
探寻内在逻辑
论文写作中,应紧密围绕着中心思想发掘内容中的逻辑关系。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并且进行归纳。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而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则应该使用递进的逻辑表达,使得文章更有深度。
标题中明确中心思想
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这个工作并不简单,你需要充分平衡各方研究内容,最终精炼成一句话,同时体现各要素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摘要中直接了当
摘要是论文中除去标题以外,最容易被阅读的部分,也可能是最后被阅读的部分。这意味着摘要中必须有效呈现论文的最重要信息。因此,摘要写作应直接了当。不用拘泥于背景等因素,直接阐述相应的研究方法与途径,以及最后的研究结果。这样,既具备了表达简洁性,又具备可信性,避免出现错误。如有必有,可在最后简单阐述该研究的重要性、先进性等。
前言中阐述进展
前言体现了现有知识或者方法中的空缺,以及该研究的重要性。这些空缺,都是需要以参考文献形式表述出来,在阐述当前研究进展之后,紧接着强调本研究的创新性等,从而对之前的空缺进行补充。而这其中也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否则会使读者产生支离破碎、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从而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
结果中相互印证
结论中每一个科研论据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从而决定要素呈现顺序。论据的组织结构应当含有整体逻辑所需的对照和方法。因此,事先草拟出文章的逻辑结构,并将它们转变成陈述性语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你就可以将研究结果嵌套其中而不至于前言不搭后语般混乱。同时每一个段落的结果应该是一个逻辑性的陈述,后面的段落则依赖于先前段落的逻辑性结论,就如同数学论文中构建的定理一般。
讨论中进行升华
优秀的讨论是一篇论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之处。阐述该篇论文如何通过开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领域发展是很重要的部分。你可以对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讨论限制点,随后揭示这一中心贡献如何促进未来的发展历程。通过广泛链接到相关文献从而对优势或者弱点进行衡量。最后,它将作者对于结果贡献的感知进行总结,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途径。此外,一定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扩展讨论,不能跳脱于之外。
相关文章推荐:
你知道这些面试问题背后的逻辑吗?
逻辑鬼才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结构?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更多的论文技巧,请查看论文畅文章栏目目进行了解